2023年3月课题活动记录

作者: 时间:2023-03-31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政社协同视域下“校社互动”实施港口情韵教育的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规划(教育治理专项)

立项编号

GZ-L202122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底楼会议室

时间

2023313

研究主题

家校社共育:“生命底色”课程的实施

所要解决问题

1. 生命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情况比较严重。2.学生生命教育问题不断出现,具体表现为:生命教育定位不明,课程量设置不足;生命教育内容碎片化,不能涵盖全部学段,无法满足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生命教育的资源不足,学校、家庭和社会整合不够;生命教育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水平落后,生命教育教师培训不足。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一、理论学习

1.《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2.《以生命教育为主轴的生命统整教育课程》

3.《拓展生命长宽高——新生命教育论纲》

学习讨论:如何突破目前以学校晨会、班会单一的讲授式生命教育课程。

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构建“生命底色课程”。

1. 对学校现有的社会资源进行梳理。

2. 明确“生命底色”课程和校社共育的价值意义

一是明确加强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方法途径,解决师资配备、投入保障、课程建设等瓶颈问题。

二是完善生命底色教育课程体系。将生命底色”课程纳入港口情韵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以专设课程为主导,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及各类教育活动有机渗透、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实施机制。

三是将生命底色课程教育纳入教师教育内容和通识培训。把生命底色课程纳入班主任培训项目,提高各学科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重点提高班主任的生命教育指导能力。

四是整合利用生命教育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少年宫、医院、监狱、戒毒所、精神卫生机构、研学基地、革命纪念馆等)参与学校的“生命底色”课程,指导小学校充分利用各类场馆资源开展生命教育。推出生命底色教育线上教学资源库、客户端APP、智能学习终端等。

五是积极构建生命教育共同体。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生命服务模式,共同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导向。

三、家校社协同共育“生命底色”课程的初步构想

学校从原来实施“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增加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体验课程,加强课程结构研究,进一步完善的生命底色课程体系,即:紧紧围绕港小学子渗透港口情韵教育的内涵,将健康”“求知”“合作”“创新四大核心素养,以人与你我”“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三个层次从顶层设计完善生命底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从数量的提高向质量的提升转变,课程的运行从单一研究走向整体综合研究,在有效整合、动态管理课程体系中,做到基础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精品化、体验课程特色化。

红色:血液的颜色,最有传统审美的中国色,对应基础课程

黄色:大自然最显眼注目的颜色,对应的是凸显个性和特长的拓展课程

蓝色:天空和大海的颜色,代表开阔的视野和综合的能力,对应开放的体验式活动课程。

红黄蓝:自然界彩色世界的三原色,适时交汇融合,将呈现赤橙黄绿青等绚丽色彩。三色共同绘成同心圆,旨在为学生将来的多彩人生打好生命底色,同时关注学生七彩纷呈的差异,最终为他们实现生命之发展。

1.“生命底色”课程的设计架构

2.课程的内容和内涵还需进一步明确。

3.课程的目的和家校社实施必要性还需进一步彰显。

 

物化成果

家校社协同:“生命底色”课程实施方案初稿

 

 

 

 

 

 

 

 

 

 

 

 

 

 

 

 

 

 

 

生命教育回归生活主场

2023313日《生活教育视域下校社互动实施港口情韵教育的研究》课题组成员集中底楼会议室一起阅读和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新著《拓展生命长宽高——新生命教育论纲》课题组新教育视阈下的生命教育进行了全面阐述,对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特点、价值与意义、理念建构、渗透课程、专设课程、教学原则与方法等进行了系统论述,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生命教育体系,对港区一小的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阅读后课题主持人闻丹静老师认为生命教育首先首先应该关注儿童基于儿童立场的生命教育。书中写道,对儿童当下的关注,就是对儿童一生的关注教育应该回到常识,首先必须从看见儿童开始,让儿童站在舞台的中央港区一小应通过校社互动方式实施生命底色课程,应遵循儿童生命认知的规律,尊重儿童生命发展的体验,遵从儿童生命成长的需求。

俞秋丹老师提到在书中作者强调,生命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应该以生命为原点,重归生命的本体,向内审视生命的本质,让生命回归自身价值;向外建构教育的场域,筑造生命的精神家园

王玉婷老师说:阅读本书,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朱永新老师倡导的新生命教育,以人的生命成长为主线,致力于生命的统整与和谐发展,以呵护人的自然生命、完善人的社会生命、滋养人的精神生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为价值追求,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拓展生命长宽高,将生命教育从保全生命上升到发展生命,将小我培养成大我,让每个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对接立德树人

姚欣政老师阅读后说从书中可知新生命教育课程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层面,设计了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养成”“生命与交往”“生命与幸福”“生命与意义六个领域、144个主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课程则更多关注师生的生命体验,激发和培养师生的生命技能、生命活力、生命情感、生命态度、生命道德、生命智慧和生命境界。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作者在书中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儿童生活是生命教育课程的基础生命教育以生活为根本,强调在生活中进行,通过生活进行,引导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徐璐老师说回归生活主场的新生命教育,辅之践行的是实践活动的体验性原则。课程突破课堂空间,把学生的生活充分科学地渗透到生命教育课程中去,通过设计生命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悟中学、在分享中学,在生活与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认知生命、体验生命、感悟生命、践行生命价值。

通过阅读交流课题组的老师认为践行生命教育理念,实施“生命底色”课程,通过开发校社互动实施课程关注每一位关注并投身教育的人都能基于儿童立场,强化生命在场,回归生活主场,认识、了解并且参与到这样一个如何开展生命教育以使今天的孩子享受当下幸福教育,拥抱未来幸福人生的探索中来,参与到拓展生命长宽高的实践中来,让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因自主而积极发展、因超越而幸福完整。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港区一小模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