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维超:对于科学态度的概念,将科学态度区分为“科学的态度”和“对科学的态度”两大类。其中,“科学的态度”是指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秉持的信念、行为和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特质,比如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基于证据和逻辑进行论证等。“对科学的态度” 更偏向于情意,包括对科学、科学学习及相关的人、事、物的感受、观点和行为 顾启静:“对科学的态度”这一特质本身的定义和结构较为复杂,为其评价造成了一定阻碍。在国际已有研究中,常用于评价的方法包括科目排序法、兴趣清单法、态度量表法和学科选择法等。其中,态度量表因使用简便、数据可信、能够进行量化比较等优点,目前已成为研究中最常用的测评形式。 龚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开展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教学、组织课外科技活动等方法,为学生带来多样化的认知与情感体验,更好地让青少年体会科技魅力,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热情,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 王力苑:在家庭层面,家长应注重对孩子科学学习的鼓励和引导,可以通过和孩子共同参与科学探究、参观科技馆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科学兴趣。在此基础上,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态度促进科学学习,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业成就,形成科学态度与学习行为间的正向反馈循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为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陶妍玲:科学态度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学习的动力源头,也是学生科学世界观的一种反映。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不但是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需要,也是他们将来生活中必备的一种品质。我们要让从小学生开始培养,让他们知道与周围生活中相关的浅显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逐步形成大胆想象、尊重事实、勇于面对、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