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学习梳理 文献学习:关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结构的研究(具体内容参考5月理论学习记录卡) 讨论结果: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转变作业设计理念,才能更好地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与义务,顺应新时代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设计作业并提高作业质量。还能联系“互联网+”,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效,科学提效增质,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数学作业“学力结构化”设计策略: 1. 课前预学作业唤醒学习内驱力 2. 课堂巩固作业,提升数学思维力 3. 课后拓展作业,提升认知诊断力 二、小学作业结构与内容设计的存在问题 1.作业总量缺乏控制 2.作业时间配置缺乏合理性 2.作业内容设计缺乏知识的前后联系 3.作业内容缺乏趣味性 4.学生缺乏获得感 5.作业评价设计较为单一 三、小学作业结构与内容设计的基本要求 基于以上对于作业结构与内容设计存在问题分析,讨论得出以下几点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作业设计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思维提升,将知识分类整合,加强对作业的价值与本质的理解,优化作业结构的设计,加强对总量与分量的把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作业实施过程要加以强化,注重典例示范,促进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建立知识的前后联系。 四、小学素养型作业设计的策略 1.知识分类,加强对作业的理解 (1)依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根据知识获得阶段分为初级知识获得阶段、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和专家化知识学习阶段 (3)依据知识能否进行清晰的表述和有效地迁移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2.基于知识分类,优化作业设计 (1)兼顾作业内容的基础性与拓展性 (2)加强作业任务的衔接性与综合性 (3)注重作业形式的活动性与开放性 (4)提升作业过程的实践性与趣味性 3.总量控制,多维度作业减负 (1)教师把控,减少作业总量 (2)家校联合,改善家庭教育 (3)立足校内,落实零起点教学 4.分量实施,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质量 (1)合理设计作业结构,让数学作业更有梯度 (2)注重引导探究思维,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 (3)注重生活实践,实现知识从显性到隐性 5.强化作业实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1)利用典例示范,促进学生对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2)提供过程辅助,促进学生在不同知识获得阶段的顺利过渡 6.优化作业评价,更准确评判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1)作业表达评价:关注程序性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过程评价:关注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3)学习策略评价:关注策略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