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摘录 |
1.巧借文本空白,推动学生发散思维 在语文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积极投入阅读。接着教师要捕捉文本中出现的一些空白,引领学生从隐蔽内容、省略内容、模糊内容等角度进行有效的思维发散,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重点,推进思维创新。以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经典篇目《祝福》为例,在这篇文章中多处运用了“省略”这一表现形式,其中既有情节省略,也有一些细节的省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把握鲁迅的这一创作特色,并引领学生对省略部分进行有效的思维发散,前后联系,细致观察,有效理解,继而更好地把握《祝福》这篇文章的核心内涵。 2.依托问题设计,推动学生深度思考 针对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浅尝辄止的问题,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效阅读,更要依托有效的问题设计,推动学生对一些环节进行有效的反思,对课本亮点有效捕捉,指引学生深度学习,高效思考。例如,在《小狗包弟》这篇课文中,作者对包弟的感情线本身就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作者非常喜欢小狗,另一方面小狗给他带来了多重忧虑,作者把小狗包弟送走了,但是送走之后他又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抱歉。结合作者的情感矛盾,教师就可以以有效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深刻思考,推动学生更好地认知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