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主持人闻丹静组织阅读3篇文章。 2. 课题组核心成员交流阅读体会。 学习讨论:如何立足生活教育从强化组织管理,设计实践活动,拓展教育边界实施生态文明教育。 沈美峰:提升学生的生态素养,不仅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解决人与自然矛盾冲突唯一且有效的途径。作为新时代公民惟有掌握生态知识、拥有生态思维、树立生态价值观,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生态文明践行者。而这一切生态素养的养成和提升都有赖于公民生态素养教育。所以说,生态素养培养,是现代公民教育的应有之义。 闻丹静:相较于国外的生态教育,我国在此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还远远不够。主要问题是生态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等同于生态知识的传授。学校可以将生态教育融入课程顶层设计,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探究型课程三方面全面布局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形成了包括“人与自然”等课程板块,形成课程体系。 姚欣政:我们针对环境教育的特点,结合小学生掌握知识及技能 的基本规律,每逢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水日、世界环境日等一些纪念日,利用班会、队会、校会等组织师生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减少污染 , 行动起来”社区宣传活动、“拒绝白色污染,倡导低碳生活”征文比赛活动、“节能减排”家庭调查活动、“禁烧秸秆”宣传倡议活动、“我知道……”植物生长知识竞赛活动、班级“绿意角”设计评比活动、“我为环保献计策”金点子征集活动等,努力让学生在大课堂、大氛围中受到感染和启发。 徐璐:学生是学校和家长的纽带,家长是社区的成员。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唤醒一方百姓。为此,学校积极引领学生走进社区,带动家庭。坚持长期有计划、分步骤地大力开展“小手牵大手,大手拉小手,环保路上一起走”环保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吴蕴雯:我觉得从乡土教育的角度出发配合开展读(学习乡土教材) 、访(社会调查与实践)、听(专题讲座)、写(写诗作文)、展(宣传展览)、讲(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对江南的风土人情、环境常识如数家珍,为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打下坚实基础,营造良好氛围。 王玉婷: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学习环保知识开始,不断激发学生崇尚生态、绿色、文明的情感,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并且积极开展绿色环保体验活动,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