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记录卡(6月)

作者: 时间:2023-06-29 点击数:

课题理论学习记录卡

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第一小学

       2023 6 22

 

阅读书目

阅读文章:

1.《乡村振兴战略中乡土文化教育的自觉与自信探索

2.《乡土文化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体系构建》

理论学习

交流摘录

1. 课题主持人闻丹静组织阅读2篇文章。

2. 课题组核心成员交流阅读体会。

学习讨论:如何利用校社互动挖掘乡土文化教育课程资源;乡土文化实施乡土文化教育的价值;校社互动实施乡土文化的路径。

沈美峰:什么是乡土文化教育。

“乡”本来是一种以户为单位的社会组织,而“土”泛指田地。可见“乡”“土”都与人和土地有关但并不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辞海》把“乡土”解释为“家乡”,《现代汉语词典》对“乡土”的解释是“本地”。可见“乡”、“土”二字都是某个地域的指代。地域性是乡土文化最本质的特征之一。而“地域”又是一个空间概念,其范畴是分层的、多元的、立体的,因此可以把乡土文化理解为地理空间上的文化产物,乡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地域。因此,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对地域空间内社会意识的共鸣。传统意义上的乡土文化包罗万象,无限延展,包括自然景观、民风民俗、历史变迁等。在研究著作中各研究者们由于学术背景的限制和差异却很难对乡土文化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回答。费孝通认为,乡土文化就是乡村空间内形成的习惯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集合。随着乡土文化研究进展的推进当它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出现时,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可指向不同的研究对象。在社会学中,它指乡村,目的是突出“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差异。在教育学中,“乡土文化” 指一个人从小到大长期成长的环境空间还包括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学生特点等。

“乡土文化”还可以作为一种立场性的边界,从国际视角看,中华文化是乡土文化,从全国的立场上看,各行政区域的文化便成了乡土文化。

闻丹静:乡土文化的特征。地域特征是指乡土文化在特定的环境下才具有的文化品性,乡土文化的地域特征一般表现在空间性、亲缘性、和情境性三个方面。文化的产生在于创造,文化传承则需要一定的载体和人的参与。“文化之继续,在于教育的过程”。在学校场域内,课程是教育的心脏,在教育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从课程本身来看,它有着天然的文化传承功能,再加之校本课程开发的灵活性,可以使得乡土文化与校本课程轻易融合,因此,校本课程就成了乡土文化传承的最可靠载体。此时,校本课程充当乡土文化的传播媒介,它的表现形式是教材和教学而内核则是对乡土文化内涵的诠释,是乡土教育育人作用的凸显。

俞秋丹:关于乡土文化传承的思考。

关于文化传承的思考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进行水乡乡土文化的传承,使乡土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融为一体,更是对乡土文化传承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从传承主体上看,打破了以往社会学研究视域下的固定传承主体的界限,而是采用了既无固定传承主体又全员参与的方式,利用传承主体的弥散作用带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参与来扩大传承效应,又增加了传承主体的多元性。从传承方式上看,突破家庭传承、社会传承的相对独立性,而是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运用现代化手段来调动传承主体的参与热情,使备受冷落的乡土文化在新的传承方式的运用下复兴。从传承场上看,将过去的以家庭和社会为主的传承场,转移至学校,传承场域的固定化,保障了文化传承的源与流的交相辉映。

姚欣政:学校教育和乡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学校教育在乡土文化传承中所发挥的弥足轻重的作用。石中英曾言,中国的教育不能仅在国家的建设上努力,更要致力于建设一个文化繁荣的国家。要想文化昌盛就需要在文化传承上下功夫,我们的学校教育更不能忽视对青少年一代文化传承使命的培养。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时代,知识开始变得冰冷而缺少温度,这时候,学校教育不应该仅仅把乡土文化作为学校育人的一种手段,更因为作为学校培养的目标之

一,育人之文化品性。然而,现实中我们很难看到文化传承使命在促使学校传承、家庭传承、社会传承融合成一体。回顾近百年的中国教育,要么为政治服务,要么为经济服务从而造成了学校在文化传承上的缺位。

我们乡土文化的传承不可忽略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者应肩负起乡土文化传承的责任“文化”由谁来传承的问题,乡土文化传承是全民的责任也是义务。

徐璐:学校乡土文化课程开发的思考。

首先,学校研制课程规划和纲要,明确乡土文化课程目标和设计思路;其次是围绕水乡文化开发系列校本读本;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搭建多维课程教学平台,整合学校课程资源、挖掘学校周围复附属资源,寻

求国家课程和本土文化课程的结合点,将学校师资力量与校外专家团队相连、结对,整合文化课程的所有资源,以物态的学校课程基地、虚拟的网络平台和各种各样的文汇展示平台作为课程发展的通道。学校的课程建设将船拳融入体育学科、评弹融入音乐学科、诵读融入语文学科等,通过菜单式的课表呈现给学生,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选。最后,课程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学生可以现场制作实物,或是文艺表演、现场演示。

常熟市小学构建“学校—社区”互动模式,开展乡土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工作。将学校所在地区的乡土文化元素引进课堂、将乡土文化的传承人请进学校、将学校的乡土文化实践和展示活动带入社区,形成学校和社区互动合作的模式。

闻丹静:“教—学—研”一体化推进。

“教”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给予学生适切的指导和监督;“学”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和选择权;“研”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的深入探究,同时也包含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研究需要开展的相关研究。“教—学—研”链条是指三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融为一体,保证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长效性。学生主体、实地考察和课题研究是“教—学—研”模式的核心特点,学生将乡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是“教—学—研”模式的教育目标,并形成从教到研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习体会

建立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实践保障

1.提升校长文化领导力

2.增加教师乡土知能培训

3.加强学科渗透与融合

4.探索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5.延伸乡土文化的体验空间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先决条件。人的知识、品德是经过学习获得的,人的个性、品相、记忆等也都是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而学校教育作为有目的、有组织、系统性的教育形式,是影响个体生命成长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能够为个体的生命成长服务。再者,学校作为社会情境中的固定存在,教育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教育本身受乡土文化的影响较大,而乡土作为个体生命成长的源头,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予最初的文化营养和长效补给,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不仅关照了个体生活,也是个体生命成长连续性的条件,也正如李小融所说:“今日的教育既是昨日传统的延续,也是明日教育的根基。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港区一小模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