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新课标更是从“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了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的新人培养目标,更加突出理想和价值观的重要性。科技馆作为重要的校外科普资源,要“配合国家‘双减’政策,探索建立‘馆校结合’多元化育人长效机制”。从中小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出发,介绍实践经验。 志愿服务在帮助个体建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构筑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 “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达成。我国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雏形始于 20 世纪的 “学雷锋活动”。改革开放后,中国志愿服务包括中小学志愿服务进入发展快车道。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2008年成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元年。目前,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政府推动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 学校普遍建立学生志愿者队伍; 活动和项目从校内走向校外和服务基地; 社会志愿服务力量为中小学志愿服务发展注入活力。进入新时代,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目标愈加清晰。在落实 “双减”政策下,建议从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措并举推进品牌建设、全方位加强保障等三个方面推进中小学志愿服务的发展和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