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
《生活教育视域下校社互动实施港口情韵教育的研究》 |
课题类别 |
省规划课题 |
立项编号 |
TY-b/2021/10 |
出席对象 |
课题组成员 |
地点 |
底楼会议室 |
时间 |
2024年6月 |
研究主题 |
关于“校社互动”课程实施模式 |
所要解决问题 |
学校与社区、社会的互动的关系 学校与社区、社会互动在不同情境中的具体操作和实施策略 |
研究方法 |
理论学习法 |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
一、理论学习 行政会上,组织行政学习理论:《借鉴社区文化 优化学校特色——社区与学校教育“互动、相融、共生”模式的探索》《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发挥学校德育功能——城乡结合部学校社区互动型德育模式初探》2篇文章。 二、厘清校社互动之间的关系 1.互动:促进双方文化交流,营造实践研究氛围交流是促进文化繁荣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作为交流主体的学校要主动加强与社区居委会的沟通与联系,争取社区的合作与支持。 2.相融:创建文化课程基地,搭设实践研究平台 为了优化校园文化特色,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学校一定要积极开拓文化课程基地,搭建实践研究的平台。 3.共生:搭建情感沟通桥梁,形成实践研究理论。 我校关工委在暑假前就与社区进行沟通。多名教师到社区给学生们送上了丰富多彩、内容多样的课。此外,假日学校还需要结合社区组织内容丰富的健康知识、环保知识等讲座。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们的假期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让学生们在接受爱国主义、道德、法制、国防、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能度过一个快乐而又有意义的假日。学校与社区交流、相融、共生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搭建了情感沟通的桥梁,最后形成理论,并使之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学校与社区活动模式结构图
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起以学校为主体、社区参与、学校社区共同育人的互动模式系统结构,形成德育合力,思想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
1.学校、社区两者的关系 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学校教育是社区教育的基础和助力。借鉴社区文化,能够优化学校特色;将两种教育紧密联系、优势互补,就能形成一种教育合力,真正实现教育和文化的发展、繁荣。 2. 形成我校与社区互动的模式图 |
物化成果 |
|
通讯:
2024年6月8日,为了解学校与社区、社会的互动的关系,探索学校与社区、社会互动在不同情境中的具体操作和实施策略,我校《政社协同视域下“校社互动”港口情韵教育实施研究》课题组在底楼会议室进行了学习和讨论。
活动中,课题组主持人沈美峰和顾珍妮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一同学习了《借鉴社区文化 优化学校特色——社区与学校教育“互动、相融、共生”模式的探索》《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发挥学校德育功能——城乡结合部学校社区互动型德育模式初探》2篇文章,并对材料进行梳理与归纳。
通过理论学习发现了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学校教育是社区教育的基础和助力。借鉴社区文化,能够优化学校特色;将两种教育紧密联系、优势互补,就能形成一种教育合力,真正实现教育和文化的发展、繁荣。
根据我校地理位置,排摸出新港花苑、茜泾等共计7个与我校密切联系的社区,并根据我校文化特色和社区特色,形成我校与社区互动的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