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期汇报表

作者: 时间:2024-01-09 点击数:

苏州市教育单位承担研究的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中小学教研课题学期汇报表

20222023年学年度第学期)

课题名称

《生活教育视域下“校社互动”实施港口情韵教育的研究》

课题编号

TY-b/2021/10

承担单位

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第一小学

立项时间

2022.1

沈美峰、闻丹静

联系电话

13862291182

E-mail

77633573@QQ.com

课题级别

(打“√”选择)

课题管理类别

(打“√”选择)

课题立项类别

(打“√”选择)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规划

课题

教研

课题


重点

课题


立项

课题

课题资料变更情况

(如无则不填;如需变更,附交“课题管理信息更改申请表”一式两份)

课题名称

变更为


完成时间

延期至


主持人

变更为


研究成员

增删情况


一、本学期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资源整合:家校社搭建教育联动平台

家校社协作建设育人平台,搭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网,建设“家校社三空间”实施港口情韵教育的过程中,本地域的资源都可以为教育助力。

1.整合社会硬件资源

学校与社区成立“校社共建”社科科普基地,便于学生参与社区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机会;浮桥镇、港区政府通过政策调节,动员社会各界通过资金捐赠、开放工作场所或提供工作用具等方式参与到港口情韵教育中;港区一小与玖龙纸业、郑和公园、海事局等单位建设成“港口情韵教育”实施共同体;联结港区各行业企业构建职业体验基地;整合郑和七下西洋航线和太仓港航线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基地;整合郑和公园和太仓博物馆教育资源构建港城文化体验基地。

 

2.引入社会专家资源

港区一小与南京卓师教育咨询公司签署港口情韵教育项目实施合同,与南京益正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港口情韵教育的教师培训协议,在各级专家和教授的指导下,指导港口情韵教育的各个课程设计;整合社区专家、民间艺人、高校专家、学生家长构建领航人力资源;

同时由学校教师、社区工作者、消防员、警察、各企业专业人士组建了一支港口情韵教育指导员团队。在政府、社区、企业、家长、学校的参与氛围中,儿童走进生活学习的机会变多,学生的乡土文化自信,学习能力和个人信念也逐步增强。

3.引入空间文化资源

港口情韵的教育的实施坚持在家校社协同中实现艺术性、知识性、教育性的完美,学校利用社区和社会的空间资源,设计江南水乡文化墙,制作、放置江南山水景观,走进港口,制作港口微缩景观,让孩子走进生活空间,体验港口情韵传达的江南水乡情韵,表达对自己乡土情韵的理解。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可另附纸)

 

一、形成校社共育港口情韵教育的协作机制

聚合力量,在协同共育中开展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根据家庭、学校、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和功能定位进行分工协作,拓宽参与渠道,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合理参与。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将其办学特色的生命力根植于乡土文化的肥沃土壤,最终实现家校社协同共育实现各美其美的理想境地。

二、构建“校社协同”的港口情韵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建设,解决家庭教育学校化、功利化、市场化、无序化和“家长学校”虚名化的难题,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人生规划、身心健康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审美素养、健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终身教育课程体系。

1)人文素养课程:“三位一体”实施郑和精神品格提升行动

我们开展“郑和精神”品格提升行动,将学生培育与航海家精神相结合,充分利用地域人文资源,对航海家精神进行学习和提炼,把航海家精神和学生培育的特色德育活动相结合,在主题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德素养,培养学生具有爱国、创新、奉献及和平精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有航海家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郑和精神”品格提升行动围绕“小小爱国者”“小小冒险家”“小小地球人”品格培育目标,研究分析校园地域特点和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充分挖掘和整合活动资源,以“郑和精神学习行动”、“海洋文明探究行动”、“生命启航自强行动”和“幸福家园志愿行动”为切入点,构建起四大活动体系,并以“学校、家庭、基地”构建“三位一体”共育体系。通过“学校+家庭”教育模式,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开展家长来上课、家长论坛等活动,共同见证孩子成长;通过“学校+社区”教育模式,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共建社区,争做文明居民”,敬老爱老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育奉献精神,锻炼学生能力。通过“学校+基地”教育模式,设计“地域文化”主题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通过建立三大共育体系扎实推进四大行动,培养学生具有“开放、融合、创新”精神的新港口人。

2)实践体验课程:“学校+基地”实施港区研学旅行课程

研学旅行是真实情境下的课程,学生全身心处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研讨学习,在真实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半日研学主题实践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实践能力为每一年段确定了实践的目标主题,分别是:一年级礼仪养成,二年级环保行动,三年级科学探索,四年级文化体验,五年级职业体验,六年社会实践。每一年段可参考学校列举的项目,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自主确定活动单元与内容,以小队为单位,根据队员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合理分工,完成实践任务。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广泛收集各种资料,拓展学习领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港口情韵教育渗透传达的是港口文化,太仓港的港口文化有着与世界接轨的“开放兼容”“开拓进取”的内涵特点,蕴含着全球视野和博大胸怀来谋求多元文化传播中的平等对话,讲好太仓港发展的故事。在体现太仓港特色,港口情韵的同时凝练、融通世界各国共同价值诉求,把太仓经验、东方智慧和人类理想融为一体,使国际受众更容易理解,接纳太仓港口文化。

“港口行”半日研学主题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求而实施的课程,课程的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编写都是在师生的合作中共同开发和实践的,通过走进太仓港,通过自身体验强化对港口情韵、港口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在推动乡土文化自信形成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情感。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如何开放学校治理?家长与社会参与中小学治理是家长、社会支持、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家长与社会支持学校发展需要权责对等,要家长与社会参与,必然就须要给予家长与社会适当的发言权,参与学校治理是家长和社会行使权利的制度保障,家长与社会参与学校治理,有助于与学校取得共识,协助学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在今后如何让家校社共同在实施港口情韵教育的过程中参与教育治理。

2.如何更好地实现家庭、社会资源与其他教育资源的整合?社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共享的研究不是很多,各学校所运用的资源都比较独立,有的资源重复运用,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共享,存在着不必要的浪费。探索各种资源整合的方法、途径、成效,使各种资源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是后期需要进一步研究跟进。

 


四、下学期研究计划

1.进一步取得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政策上的支持和经费上的保障。首先家校社合力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学校与家庭和社会育人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从其他国家建设开放学校的经验来看,都是有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推动学校与家庭和社会合作,建立伙伴关系,协同完成港口情韵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学校与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会增加学校运营成本,如请家长和社会其他领域专业人员到学校做讲座,需要支付一定的讲座费,完全建立在自愿支持基础上的合作难以持久。学校无论是请专家还是由学校教师开设家长学堂或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也需要支付一定的酬劳。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项目的形式为学校开展与家庭和社会的协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学校需要把活动开展情况与经费使用进行汇报,通过项目运行方式推动学校打开校门,拆除学校与社会的围墙,与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

引导学校教师积极转型。学校与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实施港口情韵教育,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须要从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变为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教育需要从依靠学校和教师转变为依靠整个社会的资源,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开放的人才培养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能力都提出新的挑战,以前教师主要的任务是教好书,主要与学生交往,现在教师不仅要自己做好教育工作,还要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要指导家庭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家庭教育的知识和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为适应新的需要,学校要对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进行提升,在教师培训中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课题研究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县市(区)课题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盖章

 

   

课题立项部门意见

 

 

 

 

单位盖章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港区一小模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