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测量肺活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的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科学思维
学生通过与国家标准肺活量数值的比较和分析,初步学会对自己测量的结果进行反思、评价。
探究实践
学生通过利用简易的材料测量肺活量,掌握如何获取合理的数据,并初步学会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态度责任
学生通过对测得的肺活量值进行分析和反思,体会到进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加大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分析、反思肺活量测量数据,认识到积极锻炼提高肺活量的重要性。
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反思肺活量测量数据,认识到积极锻炼提高肺活量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探究准备:一个肺活量测试袋、一根吸管、回形针、学习单
教师教学准备:
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各类肺活量测试器、哨子、班级肺活量统计表、本班学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中的肺活量数据、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板贴、哨子]
1.出示哨子,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玩一个吹哨子比赛,想试一试吗?
(1)出示游戏规则:吸一口气吹哨子,声音断了比赛结束,看看谁持续的时间长。开始游戏挑战。
(2)提问:刚才这位同学赢得挑战的秘诀是什么?
(预设:一次性多吸入空气)
2.出示肺活量的概念:人体一次性吸入最多的空气后,呼出空气的量就叫做肺活量。
(1)提问:你知道自己的肺活量吗?
(预设:在体育课上测量过肺活量,部分同学能说出自己的肺活量)
提问:你想测量一下自己的肺活量吗?
3.出示课题:测量肺活量(板书)
二、探索:测量肺活量
[材料准备:肺活量测试袋、吸管、回形针、学习单、班级肺活量统计表]
1.思考:如何才能测出自己的肺活量呢?想想办法。
(预设:想办法将吹出的空气收集起来)
2.出示材料(肺活量测量袋、吸管、回形针),学习如何测量。
(预设:学生先回答,然后请一个学生演示,讲解关键点)
微视频讲解,清楚测量要点:
展开测量袋,放好吸管(确保测量袋中没有多余空气);
深吸一口气,捏紧袋口,将气体从吸管呼入测量袋;
肺部全部气体呼出后,拔掉吸管,向里卷折测量袋,直到卷不进去为止;
(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
3.出示学习单,多次测量,记录数据。
4.讨论:肺活量如何取值。
(预设:一般选择最大值作为肺活量值)
5.学生实验,巡视指导。
(1)观察测量方法是否准确;
(2)查看取值是否有误;
(3)指导学生将测量的肺活量值填入班级统计表中。
三、研讨:肺活量联系健康生活
[材料准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
1.展示班级记录表中学生的肺活量数据。
提问:你测得的肺活量值和同学、老师一样吗?你觉得肺活量值和哪些因素有关?(预设:和性别、年龄有关)
引导:比较普通成年人和专业运动员的肺活量有什么差别?(预设:经常参加运动的肺活量明显比较大)
2.肺活量的重要性
提问:肺活量大小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
(预设:1.肺活量大,供氧能力强,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就不容易缺氧。2.肺活量大就不容易衰老。通过视频展示)
3.出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
提问:对比《国家学生体质标准》中肺活量的数值,你达标了吗?
(预设:是或者不是)
提问:如果你没有达标,我们可以怎么提高自己的肺活量呢?
(预设: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
4.小结:提高肺活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深呼吸、唱歌、大笑等等都是可以提高肺活量的,不过重要的是需要同学们的坚持,在耐心和毅力下才会有效果。
【板书设计】
3.测量肺活量
【作业设计】
下列材料能够测量肺活量的是 。
A B C
2.测量肺活量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口气吹完可以再吹一口
B.呼气的时候,要捏紧袋口,以免漏气
C.卷折测量袋到其最鼓的时候方可
3.下列方法中不能帮助我们提高肺活量的是 。
A.经常做深呼吸 B.多吃食物 C.每天坚持跳绳
4.下图是某个同学测得三次肺活量值,你觉得他的肺活量值应该是 。
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肺活量值 |
2000毫升 |
1750毫升 |
2250毫升 |
A.2000毫升 B.1750毫升 C.2250毫升
3.压缩空气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空气和石块、水等一般的物体一样,能占据空间。在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本课希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角度对现象进行解释。
聚焦环节通过提出对比问题,让学生迅速把问题聚焦到后面要关注的核心概念上,特别是本课需要关注的问题——空气的压缩。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比较得出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拉伸,而水不能,并且发现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这一特征。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装有水的注射器,活塞不能被拉动,而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很容易向下压和向上拉,并且被拉动的活塞在手松开以后,又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认识到可以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因此很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拓展活动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利用本课学过的知识进行应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水单元以后,学生对水的特征已经有所了解。在本课所用到的材料中,对于像塑料袋这样的容器学生比较熟悉,知道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手指按一按,塑料袋会挤压变形,但是对于像注射器这样的硬质容器,学生不太接触到。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会产生弹力。
科学思维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会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2.学生通过使用学习单,会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探究实践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2.学生通过比较其他人的数据,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态度责任目标
1.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
2.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张的,并且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教学难点:解释空气为什么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教学准备】
注射器、活动手册、记录纸
【教学过程】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1.出示气泡图
提问: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怎样的气体?
(它是看不见、无色、无气味、会流动、可以被压缩)
2.过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研究空气的另外特征。
探究:空气能否被压缩(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两个注射器、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注射器。
提问:你会使用吗?(学生上来演示)
提问:用手握住的地方叫什么?(预设:针筒)针筒上面还有什么?(预设:刻度)这个可以动的部分叫什么?(预设:活塞)
2.演示抽一段空气。
提问:现在老师如果把活塞往里推,手不放开,你觉得推得动吗?(预设:推得动或者推不动)如果能推得动,能推倒哪里?(学生在活动手册中进行预测)
提问:如果把活塞往外拉呢?(预设:拉得动或者拉不动)
出示活动手册,学生进行预测,指导学习如何记录,提示用力不能太大。
交流预测,问题指向:能不能压缩?压缩的程度怎么样?扩张的程度是多少?
3.如果把空气换成同样多的水呢?能推得动或者拉的动吗?再预测。
4.出示活动手册第六页,明确要求,记录现象。
5.学生相互合作,感受空气能否被压缩。
研讨:发现以及解释原因(预设15分钟)
1.学生交流反馈:通过刚才对空气的往里推和往外拉的活动,活塞所指的刻度有什么变化?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小结:水不可以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提问:为什么空气容易被压缩呢?
3.教师解释: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个小○表示空气微粒。
思考:当空间变小时,微粒会怎么变化?
当空间变大时。微粒又会怎么样?
(学生画出自己的猜想)
4.交流观点,发现问题。(预设:数量不同,分布不同,大小变化)
5.模拟空气微粒的运动,解释原因。
6.学生修正观点。
拓展:知识应用(预设3分钟)
1.学习了今天的知识,补充单元气泡图
2.空气压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游戏:空气压缩枪。
【板书设计】
3.压缩空气
特征
空气 可以被压缩 和扩张
水 不可被压缩 和扩张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