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排“寓言故事”单元的目的就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发展其理性思维、树立理性精神。这样的编排目的跟《课程标准》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宗旨不谋而合。因此,“寓言故事”单元是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平台。 一、以真实的学习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课程标准》强调,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并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为此,教师要通览整个单元的教学资源,立足单元整体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以助力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驱动他们进行真实的语文实践学习。 这样的情境创设,成功地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文本的学习进行了有效的关联,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还让学生明白了学习寓言故事的现实意义及寓言这种文体在生活中的价值,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二、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应该落实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创设了上述真实的学习情境之后,教师还要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因素,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以此驱动学生展开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 这样的学习,能渗透文本内容,已经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又将道理融入了生活,大大促进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三、以丰富的学习活动发展语文思维 学习任务的有效落实依赖于丰富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来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以拓展学生思维,从而实现学生语言系统的建构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读寓言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这是寓言故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的时候,要讲究策略性和趣味性,切忌把道理从故事中剥离出来,而 应该引导学生紧扣故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单元学习主题来统领各项学习任务,以情境打通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壁垒,从而推进学习任务群的有效落实,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