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
《生活教育视域下校社互动实施港口情韵教育的研究》 |
课题类别 |
省规划课题 |
立项编号 |
TY-b/2021/10 |
出席对象 |
课题组成员 |
地点 |
底楼会议室 |
时间 |
2024年10月 |
研究主题 |
人文素养课程:“家校社三位一体”实施郑和精神品格提升行动 |
所要解决问题 |
1.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外部机构以及家长参与课程实施环节,提升效果。 2.建立“校社互动”港口情韵教育指向人文素养课程的体系。 3.培养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研究方法 |
行动研究法 |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
一、确定课程目标 与航海家精神相结合,充分利用地域人文资源,对航海家精神进行学习和提炼,把航海家精神和学生培育的特色德育活动相结合,在主题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德素养,培养学生具有爱国、创新、奉献及和平精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有航海家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二、确定课程内容 走进太仓武港码头有限公司,探寻港口文化,体悟工匠精神。 三、研讨实施路径 通过“学校+企业”教育模式,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走进码头,参与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育奉献精神,锻炼学生能力。基于课程目标,设计“学劳模精神”主题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具有“开放、融合、创新”精神的新港口人。 四、建立课程评价 建立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研学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活动情况。 形成总结性评价:通过感想撰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
形成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人生规划、身心健康和实践能力为主线的人文素养课程体系。完善了以“学生素养提升”为总目标,以愿景引领为基石、素养指向为理念、政社协同为路径的课程规划;确立以开展主题式、研究式,依托校舍互动的课程实施;以多元主体评价和多元方式评价的课程评价体系。 |
物化成果 |
“校社互动”港口情韵教育的实践案例。 |
通讯
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德素养,培养学生具有爱国、创新、奉献的精神,课题《生活教育视域下校社互动实施港口情韵教育的研究》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进“港口情韵”教育的实施进程,构建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港区一小于10月30日下午开展了主题为“品港口情韵 学劳模精神”的研学拓展活动,师生代表走进太仓武港码头有限公司,探寻港口文化,体悟工匠精神。
学生观看了公司宣传片了解到武港码头围绕核心企业文化,以“逐梦顶尖 共赢未来”为主题,全力塑造顶尖码头的一流“先行者”形象。随后,陈利钿书记的倾情介绍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励精图治、勇立潮头”的“武港梦想”。
带着对劳动模范的钦佩之情,学生走进了苏州市劳模、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张国中的工作室。张叔叔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向队员们讲述了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的点点滴滴,分享了自己通过持续学习和努力不断提升技能的经验。“一丝不苟 追求卓越”的劳模工匠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
在卸船码头,工作人员告诉大家这里是铁矿石中转码头的理想之地,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是难得的天然良港。武港码头瞄准散货船不断大型化的趋势,主动求变,加快码头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步伐。同时,成功启用太仓港海轮锚地,实现了“一潮两进、两进两出、夜航进江”等靠离泊工作的重大突破,放大了船舶大型化、深水化优势。
此次研学拓展活动的开展,开启了连接课堂内外的智慧通道。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生活,更让他们了解到武港码头的昨天、今天和未来,零距离感受到港口文化所蕴含的开放、融合与创新。